虽然现在异化的呼声很高,但这并不是说归化策略就没有用了。不能过度追求异化,否则会给译语读者造成许多理解上的障碍,不仅不利于目的语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有效传播源语文化。对于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征,却与译语中传达的文化意象相冲突的部分,还是应归化处理,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威猛的,但在欧洲它是邪恶的代表,在翻译时最好进行归化处理。虽然通过比较发现异化的优势在文化内容层面,归化的优势在语言形式层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处理文化内容就采取异化的方法,处理语言形式就采取归化的方法。利夫威尔教授说,好的译作保存了原作的精神而且不脱离原作的形式,如在英译中国唐诗五言绝句时,要竭力保持原诗形貌会更好。秦洪武(2000)指出,翻译中合理的句法异化总是在目的语内部规律制约下进行的。不论异化还是归化,它们都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手段工具,而不是限制译者的枷锁(陆阳,张荣萍,2009)。从哲学的角度看,异化与归化是一对辩证矛盾统一体。在目的语中,不同的读者对译作的反应和理解也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文体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要理性地对待异化与归化,使其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有其存在的价值(郭建中,1998)。要把握归化异化的度,把握译作的文化可接受性和语言可接受性的量度,不断地探索,寻求归化和异化这对冲突的平衡点。对于文化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源语国家的翻译者和来自目的语国家的翻译者进行合译是最佳的途径,这样可以使目的语读者最大限度地正确理解源语文化,同时避免与目的语文化相冲突。文化传播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翻译方法也需多元化,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更要掌握两种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自觉性,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发挥翻译的作用,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四、结语随着历史社会的演进,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善待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础上翻译,避免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存在。归化和异化的选择都是以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有所取舍,甚至出现同时并用归化和异化的情况。但是,要在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间找到平衡点是比较难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翻译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根据他们之间的交流、磋商和读者最终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促使翻译为语言的发展和成熟及文化的交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