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者真实地了解源语文化的特色,了解源语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3)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目的语国家文化和语言表达形式,使表达手段更准确和多样化。但是,用异化法翻译的作品,译文读者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有时读起来会感觉语言生硬,不流畅,甚至有些破坏了目的语文化的规范,有时会引起文化冲突,导致各种形式的误解。此外,异化对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的要求比较高。归化的优势主要是能打破原文的束缚,消除隔阂,在异化不能达意的情况下传达原文精神,使得译文语言流畅、通顺,可读性强,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归化的劣势就是往往把源语文化中不同于目的语文化的成分转化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内容,因而牺牲原文的负载信息,抹掉了源语文化的特色,有可能使译文读者误读原作,无助于不同语言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翻译策略的选择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明显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翻译提出的不同要求。从西方翻译史来看,英美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霸权以后,在文化上也相继出现后殖民主义倾向。在翻译中,译入时求同,争取归化;译出时存异,采取异化,体现其强势文化的地位。19世纪,中国翻译家要将外文译成古雅文风的古汉语,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总体而言,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归化的支持者较多,这与当时人们只是停留在了解他国文化的阶段有关,还没有达到吸收和融合异域文化的境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翻译学者渐渐认识到翻译观念与翻译原则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应该有所改变(许钧,2001)。全球一体化促使读者越来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逐渐能够正视与外来文化的差距,在强调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向其他一切优秀的文化学习并吸收其精华,努力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例如,福尔摩斯在中国已家喻户晓,看到“你简直就是福尔摩斯”的话语,就知道是在称赞其敏锐精明,从而丰富译语中的文化意象。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并进行必要的吸收,这就为异化创造了客观条件。异化策略是文化渗透、文化交融的客观要求。文化本身就是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不可估量的吸纳和包容能力。异化符合各国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它是促进文化交流、扩展文化包容性、充实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以异化为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