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目标,到2005年,全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6,普通高校在校生要从2000年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净增30万人,其中广州地区净增185万人,占净增数的6153。也就是
说,在未来的三、四年里,广州大学城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推力,面临着无法推却的历史机遇。4、承江北之人和,启江南之地利广州的中心城区在珠江以北,全市59所高校绝大部分也在珠江以北,特别是中山大学、五山大学区等重要的教育区域都在珠江以北,因此珠江以北的丰富人才资源和大量生源是广州大学城赖以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当然,吸引全国其它地区的人才和生源同样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珠江以南虽然发展空间广阔,却缺少启动契机(南拓方向是一种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广州大学城正好为开启南拓发展,之闸提供了动力,首先,大学城的建设必然会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及科技产业的发展,借此,可实现对珠江的跨越;从长远来看,大学城的人才储备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的南拓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这是其它类型的开发所无法提供的);另外,大学城在开发思路和发展模式上的一些探索,可以为今后的南拓发展提供经验。总之,大学城对于引导广州市城市空间及产业布局结构将产生重要作用。5、相对集中发展目标的不同,导致发展取向的差异,北京、上海及其它一些城市建设大学城是希望促进卫星城或一些边缘区域的发展,因此,它们将大学城分散安排,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地区,这也是它们的大学城不能吸引名牌大学的原因;而广州建设大学城是要促进广州未来中心城区的发展。所以广州大学城所肩负的使命要求它必需集中发展,因为只有集中发展,才能形成足够强大的南拓动力;只有集中发展,才能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提供产业转换的良好条件,才能形成广州自己的“中关村”;也只有集中发展才能作到更好的资源共享,更高效的整合教育资源,从而降低快速扩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另外,集中发展也符合当前高校合并的大势。每一家进入广州大学城的高校都面对着南拓的巨大发展机遇,为它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珠江以北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广州大学城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珠江以南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广州大学城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历史舞台。
f二、发展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高校领导1、从政府办学为主导到市场办学为主导在中国,政府办学的模式由来已久,而且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财力有限,政府无力让更多的人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而与此形成对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