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北房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010、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北房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到位,但我校的学生均来自农村和外地,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以下特征:见识不广,认识较单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加之我们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不强。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提出了“北房小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老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增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的同时,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营造学校特有的教育文化。达到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这一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有效教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由教学是艺术还是科
1
f学的争论而提出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多地转向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专家们的关注,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