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
f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入铜器时代,但是,②。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
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尽管没有得到考古证实。再研读下面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更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试题评点新课标卷在时隔一年后继续考了语句补写题。这次所给语段有所变化:在
语段前给出一则材料,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内容补出所给语段中的三处空缺句子。所以先得读出所给材料的三个结论:一是从古典书籍记载中得知,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就已经采铜铸器了;二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找到考古实物证据;三是考古学家已经找到夏代铜器的考古证据。这样,就能大致推出所填三句的内容。剩下的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使之既符合字数要求,又能更好地与上下文贯通,如“加工”时注意代词“这”的使用,陈述对象的变化等。32013新课标全国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
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
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解析首先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依据上下文,根据连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