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结果确实被我们每个人看得太重了:从6岁开始弹古筝,本来水平已经很高的,这位同学不但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术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当中失败了,这位同学感觉得相当的失落,结果成绩急速下降,甚至对于古筝采取放弃的态度。成绩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讲究科学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
f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
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