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低:每个导联均<005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01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
T波Twave
1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其
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⑵T波高耸:A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T大于R,且与
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QT间期QTi
terval
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f所需的时间。1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时,QT间期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长,QTc≤044s2临床意义:⑴Q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损害药物影响乙胺碘肤酮、奎尼丁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⑵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高血钾。U波Uwave1U波:代表心肌激动的“后继电位”。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3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4临床意义: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的T波中)。(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博的区别。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与II度II型AVB的区别)。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的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5)常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的两个正常P波之间的时间短于两倍的正常PP间距。交界性早搏:完全性代偿间隙室性早博: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时限012s,RP间期大于012s。完全性代偿间隙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x);三联律是指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1x;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1xx。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