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教案新人教版
一、第一单元: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派别含义见P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大基础)(三个统一)(三大成果)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对生活:真正的哲学能够P6
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
一般功能:P25
二、唯物论: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
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
f意识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四个特点)
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两重性)
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P41
三、认识论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的、活动过程、结果受事物及规律制约,是客观的
特点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