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贸易大国和第四经济大国,但是人民币仍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排在世界经济第20位以后的港元却是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一员。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地位,中国的地位和话语权则由于经济相对稳定和高额的外汇储备而得到快速提升。11月9日由亚洲华尔街日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调查,有74的与会者对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持肯定态度,26的与会者持否定态度。“虽然我们希望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希望与现实是有一段距离的。(林毅夫)”首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国际计量货币以美元为主,有它的先天的优越性。其次,各国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有它的道理,因为美国经济规模强大,而且金融体系最开放、资金的流动也最自由。人民币要取得同样的地位,条件上还有欠缺:中国的经济规模相对美国而言还是较小,中国的人民币还不是完全自由可兑换的;中国的金融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当中。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也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努力,还有一个其他国家接受不接受的问题,接受也有一个过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规模早在19世纪末就超过了英国,人均收入在一战后超过了英国,但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在二战之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仍有一段路要走。而且,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应是完善自身,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可持续性。完善金融体系,让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健康、更稳定、更有效率。世界银行在2009年6月18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指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货币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需要满足五个基本条件,包括:货币自由流通;金融市场具有广度和流动性;在金融和贸易上有较大的交易量;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基本灵活的汇率。目前人民币仍未对非居民账户放开,非居民不能用这种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因而他国政府也就不必储备这种货币。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深度,能承担外来投资还需一些时间。2005年7月21日以来中国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前仍未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这也成为制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