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ERP失败案例分析中国ERP实施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但我们看到和听到的ERP失败案例却为何总是那么几个?从这仅有的几个案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迪。也许真的是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家丑不可外扬”,“扬长避短”这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一般的家事尚不肯道与外人的中国人,更何况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重大事件呢?ERP软件不像硬件,ERP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如此复杂的项目,决不是药到即可病除,况且ERP也不是万能药。设想在几个月内就将长久累积在企业中的诟病一一化解,真是一场白日梦。其实,ERP不成功或失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文化和游戏规则决定,中国的企业永远都不敢面对失败,嘴边永远挂着的是企业的辉煌业绩,和取得的无数奖项。难道失败是不能说的秘密吗?对教训和失败的漠视,也是中国软件业难以“长大成人”的一个诱因。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用户,都太需要用别人的失败教训和经验来警醒和总结,但这种经验无从获得,当然,不是这种教训不存在,而是被深深地掩埋了。媒体上的案例大部分千篇一律,以歌功颂德为主,流程记录为辅,对用户基本没有太大价值。企业就更不会将自己的失败教训公之于众了。在我国ERP实施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但我们看到和听到的ERP失败案例却为何总是那么几个?从这仅有几个的案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迪。三露联想“婚变”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
te
tia公司的MOVEX。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因为I
te
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
te
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在经历了15个月的ERP官司之后,经过庭内调解,结果三露厂退还MOVEX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和获得200万元的赔偿。哈药“城门失火”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在ERP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