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体验”部分,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赏析同伴研究报告”“修改自己的研究报告”两个活动来组织教学。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
“总结与交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通过学习,了解研究报告基本内容、格式的相关信息。
2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讨论、交流、赏析、修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报告,深化对研究报告的的认识与理解。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教学资源建议:1教师准备:
(1)关于撰写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2)课前了解学生研究报告的资料收集及其撰写情况。(3)收集研究报告的范例并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的相关信息。(2)准备好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者小组合作的研究报告。
f教学环境建议: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赏析和修改研究报告。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六、教学课时建议: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研究报告安利的分析,了解简单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和基本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提高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修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和格式。难点:修改自己的研究报告
f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完成一件看似高深但又很有趣的工作。这也是很多大科学家总结研究成果时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是研究报告的撰写。(适时板书)2设疑激趣,了解学困
学习指导语:课前,很多小组都都对自己感兴趣的的问题展开了研究活动,你们开展的是关于哪方面的研究活动?请小组代表来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进行研究活动的,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请代表介绍)
学生交流汇报追问:我们刚才只是笼统的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那么我们怎样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完整的呈现给大家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