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作,推出一些不同类型、功能各异的自动化系统,为国内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推动作用。我国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传统的变电站运行方式20世纪80年代早期,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由许多安装在控制室内的单项自动化装置组成,主要包括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装置、变送器和远动装置、模拟盘和各类仪表,还需大量电缆将现场分合闸线圈以及位置信号触点一一对应地联到上述各种自动化装置。除保护动作信号、电能表脉冲信号送至远动装置外,各种保护、自动装置和仪表基本独立工作,微机保护和远动装置之间无计算机通信。保护定值的整定、故障录波和故障数据的收集,基本由现场人工进行。需要一个大控制室来放置各种自动装置和仪表,
f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电缆管线,施工、安装和调试工作量大,远动装置的本地功能和测量仪表功能重复,各种自动装置和仪表种类、数量较多,工耗、备品备件及运行维护量大。变电站二次设备均按传统方式布置:控制屏实现站内监控,保护屏实现电力设备保护,远动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它们各司其职、互不相联。2远动RTU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利用微型机构成的远动装置[简称RTU]的功能和性能有很大提高。该方式在原常规有人值班变电站的基础上在RTU中增加了遥控、遥调功能,站内仍保留传统的控制屏、指示仪表、光字牌等设备。所有信号由RTU集中采集,遥控、遥调指令通过RTU装置硬接点输出,由控制电缆引入控制回路,与数字保护不能交换信息,保护动作信号仍需通过继电器接点采集。采用这种方式使二次设备增加,二次回路更复杂。3综合自动化方式1)集中式自动化系统20世纪90年代数字保护技术(即是微机保护)的广泛应用,使变电站自动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在变电站控制室内设置计算机系统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的心脏,另设置一数据采集和控制部件用以采集数据和发出控制命令。微机保护柜除保护部件外,每个柜有一个管理单元,其串行口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部件相连,传送保护装置的各种信息和参数,整定和显示保护定值,投/停保护装置。此类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尤其适合35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2)分散式自动化系统由于集中式结构存在软件复杂,系统调试麻烦、精度低,维护工作量大,易受干扰,扩容灵活性差等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