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Si、P、S、Cl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Si
P
S
Cl
判断依据
与氢气反应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由难到易的顺序为Si、P、S、Cl
推荐下载
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结论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精品试卷※
311~17号元素性质递变规律——N—a——Mg——A—l——S—i——P——S——C—l→
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2元素周期律①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②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③元素周期律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例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为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考点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题点11~17号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答案C解析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7,由于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