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f第一章绪论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
经济学、应用性、综合性与边缘性。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区位理论就是确定经济活动的最佳区位和最佳空间结构的理论。
区位理论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以及市场区位论。
古典区位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产生。二、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酝酿阶段:20世纪20至50年代初2兴起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
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论”。
f艾尔伯特赫什曼的“核心与边缘区理论”。埃德加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1970年)和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学概论》(1969年)。3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90年代后●“十一五”规划时期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区域与区域分异的基础1区域与经济区域(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即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地理单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且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区域内部具有经济活动的一致性(相似性)或关联性。
同质区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一致或相似的区域。功能区
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而形成的区域。
f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区域分异的基础(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
与空间运行规律的应用经济学。2研究内容
一、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1经济活动的空间运行与空间组织。2经济区划理论。3城市与区域经济
二、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1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理论2影响区域发展的诸因素3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的空间布局
f4特殊经济区问题三、区际分工协作与区
际利益协调四、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区域规划与开发3区域经济政策三、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生产布局学经济地理学
第三节学习区域经济学的意义经济活动的三个层面:(1)国民经济活动
(2)企业经济活动(3)以政府为中心的地方经济活动
第一章区位理论
●有关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