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不过因为国体的不同,教育的趋势也就不一。
※要造成适当的国民,须有适当的教员。※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这就是师范教育的一个新趋势。※师范生在观察要用怎样的小学教材,就怎样去学。一方面要学“学”,一方面要学“教”。※师范教育,当开展各人的特长,以适合社会上的需要。※教育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天去研究,就天天有进步,天天有变革。※毕业是局部的、暂时的。学生固不可从此不学,教员也不当从此不教。所以学校对于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地方的好坏,和学务委员最有关系。《师范教育之新趋势》一般意义上,我们习惯了把“毕业”当做学生与这所学校关系的终结,即使后来还会有偶尔的来访,意味已经完全不同。而在这篇文章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思想是异常超前的“毕业”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学校对毕业生应有继续培养的责任。如果一所学校,它的每一个学生无论走出去多远、多久,和它依然始终血脉相连,那么,这样才算得上真正造就了“人”,而不是“产品”。师范学校如是,其他学校亦如是。
f※建设教育,譬如造房屋学制,譬如房屋之图案。想有适用的房屋,必先有适用的图样。
※虚心讨论、研究、实验,以构成面面顾到之学制,是我们对于学制草案应有之第一个态度。
※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这是我们对于研究新学制草案应有的第二个态度。
※大凡改制之时,非旧制遭过分之厌恶,即新制得过分之欢送。这两种趋势,都能使旧制中之优点,处于不利之地位。所以我们欢送新学制出现的时候,也得回过头来看看掉了东西没有
※图案是重要的,但只是建筑房屋的初步。学制是重要的,亦只是建设教育的初步。徒有学制,不能使人乐学也如徒有图案,不能使人安居。
※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和旧。能如此,才能制成独创的学制适合国情,适合个性,适合事业学问需求的学制。《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
这篇文,解决我一直以来的好几个困惑。尽管,文中所指,是一国之“学制”的更迭,但其中的道理,对于一校之理念的革新同样适用。“革故鼎新”是个很容易令人陷入冲动和盲目的词,对于教育,更是如此。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