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的发现使我们相信,“拥有空闲时间”是取得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条件,可惜人们对这点还认识不足。读者可能马上会想到谷歌的“20项目”:谷歌工程师每周可以拿出一天做自己想做的项目。很多公司也在效仿。比如营销公司MaddockDouglas每年给员工100到200小时做感兴趣的工作。咨询公司BrightHouse每年有5天“个人日”(YourDays),专门留给员工自由联想,思考人生。财务软件公司I
tuit效仿谷歌,推出“10”项目。Twitter也推出“黑客周”(HackWeek),给员工一周时间在本职工作之外拓展思路。软件公司Atlassia
则发展了“免费派送日”计划(ShipItDays),在这一天,程序员可以在24小时里做任何感兴趣的项目,条件是第二天必须拿出成果。这些项目无疑好处多多:众所周知,如果能获得空闲时间进行创造性思考,员工会更自足、更幸福,工作更积极。但根据我们对默认网络的研究,这些项目还远远不足以开启真正的创新。比如,在很多类似项目中,员工的空闲时间还不
2
f够“空”:他们要为具体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仍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大脑仍然沉浸在现实中,并未完全从外部环境中“抽离”。再有,这些项目大多将重点放在员工获得空闲时间的多少上;更好的方式是注重空闲的质量。公司可以把员工从邮件、电话、日程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远离公务和同事,出门旅行,清空大脑。冥想也是暂时出离现实的有效方法:模拟他人的思想活动、想象不同时空中的事件、不间断的自由联想,这时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大脑网络就会关闭,留给默认网络更大的发挥空间。或许你体会过“有了!”的激动,或者实在想不出答案只好暂放一边时,灵感却突然造访,这都是默认网络的魔力。但默认网络带来的成果几乎无法量化,因此公司很难将这些项目彻底执行。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要用时间范围、时间比例、截止期限等量化指标,约束这些“空闲时间”项目。不过,无论如何你都该试着让员工彻底空闲一下,因为这的确更有助于创意的产生。
奖赏网络:激励机制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设想过用“快乐计量器”检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量化快乐和不快乐的程度。现在,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奖赏网络就是这种快乐计量器。如果某事物带来愉悦感,奖赏网络的活跃度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不过,如果你以为,可以通过“快乐计量器”的读数来判断某人更喜欢哪种啤酒,你想得就太简单了。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相对的,会受到不同变量的影响。比如,你可能因为百威啤酒买一送一才选择它;也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