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题讲座》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3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如何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育?三、《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石艳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学习报告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f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