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方式获得玩具。还有资料表明,电影、电视中攻击性行为和打斗场景对儿童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儿童的许多新奇古怪的打人动作都是从电影、电视中模仿而来的,特别是那些受赞扬的攻击行为,更容易被儿童模仿。因此,常看那些暴力、武打影片的儿童易出现打人等攻击性行为。
f攻击行为经过适当的干预可以减少。干预方法有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示范等等。
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易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由于挫折是产生攻击行为的关键,应设法减少挫折因素,特别是那些是儿童觉得专横、不公平或自我贬值的挫折,可以降低攻击倾向。同时也要引导儿童练习使用建设性方式来应付挫折,以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角色扮演是校正攻击行为的主要方式。
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多数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就无法忍耐。可以通过特殊的小组活动,训练和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小组活动时,每人轮流当被嘲笑者,这种方法可以使儿童学习在被嘲弄的气氛中仍能保持自己放松的心情。若能学会这种处世态度,争吵、攻击就不易发生。
有些攻击的发生是因为情绪无处发泄。每逢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使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例如将一根橡皮筋套在儿童的手腕上,自己用手拉橡皮筋,使其感到疼痛,让这种刺激强烈对抗不良行为习惯,经过反复训练,使不良行为与不愉快体验建立条件反射,从而促使不良行为消退。
此外,要对儿童注意心理疏导,使其失去平衡的心理及时得到调整,在集体中给这些儿童分配社当的事情,并指导其完成。及时进行表扬,以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获得集体认同。
f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对攻击行为全面、系统的解释必须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第一,个体的攻击行为是怎样获得的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第二,在某个具体情境中,是哪些因素引发了个体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第三,是哪些因素使个体将所获得的攻击行为方式保持下来,并在未来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攻击行为的保持机制第四,个体内部是怎样实现对自己攻击行为的控制的攻击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进行。
1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
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人类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亲历学习。
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由于人具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