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三中赖国栋【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自信【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012301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建立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愈来愈复杂,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强,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冷漠孤僻、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自卑感、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等。体育教学具有身心互动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体育活动,伴随着生理负荷的变化,同时也进行着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意志力、注意力、积极性等的变化。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授新的知识时,有的学生总是以无法掌握此项运动为由推脱练习。此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对体育失去热爱,给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中,部分学生因为一两次跳不过横杆而自信心受到打击放弃练习。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将横杆设计成从低到高的四个高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跳跃的高度,一个高度成功完成三次跳跃后则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若失败则降低一个高度。这样的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二、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要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学生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阻力,甚至是失败,有些学生会产生放弃的心理。当学生出现这一心理状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运动强度和难度,通过合理利用各种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训练,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嘉奖,让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从而战胜困难。例如,在1500米中长跑练习中,很多学生一看到“1500”这个数字就害怕,加之天气炎热,有些学生还没开始跑就认为自己跑不了。面对这一情形,教师可采取全程陪练和加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练习。如采取不计时的方法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练习,当他们跑不动的时候,教师要用激励语言鼓励他们坚持到终点,如“你们是最棒的!加油!坚持!”等。在恶劣的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