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l995年为l07%,2007年这个比重突破20%。从2002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2倍。在美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高达70%。作为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重要来源的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例从l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
f年的397%。而从国际比较看,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0%55%。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4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从区域之间看,2009年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相差2万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了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合计占财政支出比为,315%,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12和225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支出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需求快速增加,支出增长也快于整个消费增长。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从1985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7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支出比重从82%上升到l33%。资料3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城镇居民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但由于“僧多粥少”,大都为筒子楼、大杂院,三代同居一室,人们总体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的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探索城镇住房改革,l998年后全面推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l9982008年,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平方米,为1978年的42倍;商品房发展迅速,城镇住房主要由市场供应的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发展及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对住房产生了新的较大需求。按照推算,到2015年,预计城镇每年增加l500万人,每年新增家庭500万户,其中大中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房改善需求显著增加,也加剧了城镇住房的供需矛盾。随着近年来房价持续走高,很多人纷纷加入“炒房大军”,大量游资热钱涌向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