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必须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出发,并落脚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
实现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必由途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四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这五项目标里,第三、四项完全属于民生范畴,第一、二项与民生直接相关;第五项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为了造福于人民群众。显然,无论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哪一个目标,都必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大功夫、用大气力,这是一条不可或缺的必由途径。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战略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已经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实情况,同其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仍然有着较大差距。比如,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够同步,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存在,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等。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全局性、战略
f性的高度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要求
根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需要,把确保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宗旨和目标,将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其基本要求,一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牢固基础,加大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和利益补偿,并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