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摘要:本文在阐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础上探讨改革的制约因素和现存问题从而寻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描绘了目标蓝图。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理论依据。我国没有完善成熟的利率市场化理论只能学习和借鉴西方利率理论和西方国家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经验。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演变和发展而来。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该理论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
a
cialrepressio
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
a
cialdeepe
i
g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2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管制的改革。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管制利率通常小于均衡利率因而会出现超额资金需求在无法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寻租行为、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果是资金分配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加剧了资本供给的短缺和增加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货币当局决定实行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与对策1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存在的问题1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会遇到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体制约束。而问题的严重性则在于国有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不合
f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层级多、流程不够合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创新与营销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仍以利率收入为主要利润、逐步同政府脱钩的国有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