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作者:李灿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思想巨匠,虽然两人不在同一国家,甚至相距万里,国家文化也不相同,但是他们却产生了相似的思想火花,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作为两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教育的对象都具有广泛性。二人教育的方法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他们的德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的角度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比较德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21文献标识码:A
1德治思想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混战,他积极探求一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治国方策。苏格拉底经历了希腊由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向城邦混战的过度阶段,目睹沧桑巨变的苏格拉底开始思考国家的政治出路问题。激变的历史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使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找到了一条共同的救国安邦之策德治。
11孔子的德治观点
(1)德教。孔子认为道德教化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心存仁厚,自觉尊礼守礼,从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举起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充分道出了德政的重要意义,所以,仁德的君主必须把施行德政、化民以德当作首要任务,“不教而杀谓之虐”。在孔子看来,不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教导,就进行杀戮,可称之为暴政。
(2)礼教。道德教化的根本一条就是要人知礼,只有知道礼仪廉耻,才能行仁义之事。“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作为个人,要立足社会,必须知礼学礼,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就可以做到天下归仁,王道自现。
(3)正己。孔子对统治者自身也提出了高标准的道德要求。作为统治者,应以正己为首任,“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要求统治者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百姓,身先示范,为百姓做出表率,要百姓有一个形象化的概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4)任贤。统治者还要识人善任,选贤任能,善于把贤德之人聚拢在自己周围,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他从前人的经验中总结道:“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提醒为政者举贤才,远小人。
12苏格拉底的德治观点
(1)道德教化。认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人的灵魂入手,改善公民的丑恶灵魂,使他们变得崇高而善良,并且把国家的荣辱放在第一位,重视个人的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