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
退型菌株,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2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
选择,培育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3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4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而与菌体的生长繁殖无明确关系的代谢产物。
5培养基:是专门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
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6分批发酵:一种准封闭式系统,种子接种到培养基后除了气体流通外发酵液始终留
在反应器内。
7连续发酵: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
原来的体积。
8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倒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
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过程。
9细胞融合技术:指两种不同的亲株经酶法除去细胞壁得到两个球状原生质体或原生
质体球,然后置于高渗溶液中,在以聚乙二醇助溶和氯化钙存在的条件下,促使两者互相
凝集并发生细胞之间的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获得新的菌株。
10固定化酶:指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
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11生物制药的下游技术:从动植物器官与组织、细胞培养液、细胞发酵液中提取、分
离、精制有关生物药物的过程。12细胞破碎技术: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
放出来。13、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
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14、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15、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16、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17、传代培养: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的过程。18、酶的激活剂:一些物质可以改变一个无活性酶前体酶原,使之成为有活性的酶,或加快某种酶反应的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