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将书面表达纳入到“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中,强调写作的生活化、个性化、综合化,强调写作的积累、应用与交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能体现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和语文素质素材能丰富作文的内容能让学生作文时充满信心素材的积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那么,中学生作文时如何积累素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针对学生的现状,也基于八年来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体验,积累了自己的一点做法与看法。
1素材源于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存有好奇心,因而他们会比较自觉地留心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基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真挚感人的情感,快乐抑或烦恼的成长旅程,成了学生们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只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我启发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素材”。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大自然,留心身边的生活,用心感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有自我意识,有生命的活力。我的学生谭慧玲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今年已读初三,在一次课堂作文中,她依据我给的作文题《分享》写了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望了望窗外的月,明亮、美丽、带着光晕,又看了看手中圆圆的饼,很软、很香,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掰成两半,一半捧给奶奶,一半留给自己。拿着月饼,奶奶笑了,笑得很甜。我分明看见,一颗晶亮的东西在她眼中涌动。……时光荏苒,六年前的今日,只剩下自己独坐在月光中,没有奶奶,不能再和奶奶分享那甜甜的月饼,只有记忆还飘在岁月的长河里。”这篇课堂作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素材源于生活,并且融入她切身的体会,使人读后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对亲情的独特感受。“天然去雕饰”不用矫揉造作,用真情去感染读者。“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
2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每周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