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文综(广东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
二、非选择题: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材料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12分)解析:本题按道理说并不难,为什么学生不好下手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平时在学习时只知道背课本,不能用观点很好地说明问题,特别是针对性强的问题,不能条理阐释和说明。特别是第一问中的市民不满意用课本上什么观点,学生一时找不到。如果从事件本身进行分析,就能找到突破口:材料是说公民要求政府政务公开,政府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引起市民不满。我们可以分析市民要求公开的依据是什么,政府为什么必须公开的依据又是什么,然后再分析政府做到位了没有,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本题是考查公民的监督权相关知识。第二个材料则是强调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循的原则。先要列出要坚持什么原则,这个原则的要求是什么,公民做到了没有,最后就得出了结论。其实在做这类题时就是把过程细化找出每种行为的具体理论依据然后再结合材料就行了。官方参考答案:(1)A.“市民不满意的原因:对政府工作进行依法监督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或依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是公民政治权利,或公民对政府工作有知情权和监督权)。(2分)相关部门的政务公开不透明、不具体,不利于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或政府部门公开不透明或不具体,不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分)B.“刘某被拘”的原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2分)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不侵害他人权益。(2分)刘某在行使监督权时,散布谣言,侵犯了陈某的权益。(3分)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