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
f2
f3
f2急救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现场浓度较高或泄漏控制时要穿防护服,使用携氧式呼吸器或正压式呼吸器才能进入现场处理。
3发生泄漏事故时立即将非相关人员隔离在至少2550m外,当发生大量外泄时应将人员撤离到逆风处100m外,当起火燃烧时应将人员撤离到800m外。
4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密闭的空间内,可使用砂、泥土或其他不与泄漏物质反应的物质来围堵泄漏物。已污染的吸收物质和外泄物具有同样的危害性,须置于加盖并标示的适当容器里,用水冲洗溢漏区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与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使用单向给气式之口袋型面罩和其他医疗器材来执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要施行心肺复苏术,应迅速将患者送至紧急医疗单位。
中毒案例
案例一
2007年11月10日上午9点,某化工公司TAC工段需要二氯甲烷,而回收工段的阀门未关闭,致使二氯甲烷未能进入TAC工段而流入回收工段,造成回收工段储液罐中的二氯甲烷大量溢出。发现泄漏后,1名值班人员一方面电话通知上一工段停止供液,一方面在没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试图关闭阀门,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吸入泄漏的二氯甲烷而昏迷,另外2名值班人员发现后也没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立即将该人拖到紧急逃生口处,并联系市急救中心急救。这3名劳动者均没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到现场关闭阀门,随后2人亦出现昏迷,3人被同时送某医院抢救。3名患者入院后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被诊断为二氯甲烷中毒合并脑水肿、肺水肿。
4
f事故原因由于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守操作规程,疏忽大意,造成二氯甲烷外溢,这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发生中毒的患者无安全防护意识,在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事故现场,致使中毒事故发生。职业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场无个人防护用品。事故发生地没有设置报警装置、未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抢险的工人未对个人进行防护,救人的工人也缺乏防护意识,未进行个人防护。
建议加强《职业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