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防治法》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企业应对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对接触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安全及中毒急救知识的培训,对职业性危害的岗位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对有毒有害岗位设置报警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相关企业要切实履行职责,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二
2003年11月26日,某彩印公司发生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7名女工在使用二氯甲烷为主要成分的还原剂进行擦拭作业时出现中毒症状。调查结果如下:当日7名员工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使用还原剂进行擦拭作业,作业时将清洗剂倒入一直径约15cm小盆未加盖中,用碎布蘸取还原剂擦洗不良品,工作过程中未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下午2点左右,陆续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随后被送附近医院抢救。临床表现都以头昏、乏力、胸闷及消化道症状为主,一般状况尚可,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痊愈出院。
现场调查出现中毒症状的7名工人岗位离换气扇较远,而且由于当天天气较冷,岗位旁边的门被关闭,通风状况更加不良。经向供货商调查,该还原剂的主要成分为二氯甲烷,经模拟操作现场检测空气中二氯甲烷浓度为342mgm3,已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事故原因作业场所通风较差,无局部抽风装置作业方式不当,将清洗液放在不加盖的盆中,加大了二氯甲烷的挥发量工作中未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连续接触时间较长。
案例三
某机械厂2名女工在1999年711月从事工件褪色工作,工作时使用二氯甲烷及乙醇胺的混合液。患者因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尿黄、乏力、头晕头痛于1999年11月入院。肝功检查ALT1000IU
5
fL,AST190IUL,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均为阴。腹部B超检查为肝回声增强。诊断为二氯甲烷所致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该厂生产潜水泵外壳,其表面用环氧树脂喷涂,不合格的产品褪色后重新喷涂。褪色方法为用二氯甲烷和乙醇胺混合液浸泡,再用铁刷子刷掉表面的环氧树脂。浸泡液的配备比例为二氯甲烷94、乙醇胺3、水3,每天用量56kg。2个操作工人,每个工人旁边放置3个浸泡池。浸泡液液面距离工作人员呼吸带5060cm。工作部位无通风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工人在工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