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确定课程成绩)。《高等数学》为4学时周,第12学期开课,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不开,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大学语文》为4学时周,电子商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第12学期开课,第1学期为考试,第2学期为考查;其他专业第1或2学期开课(机械系、材料系、汽车系各班级在第一学期安排开课,电系、计算机系、人文系各班级第二学期安排开课)考核方式为考查。《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第2学期《大学英语》不安排正常补考,毕业前还不能取得相应等级证书的安排毕业前补考。2素质提升项目
f通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作、行为规范教育、艺术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第二课堂等素质提升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就业与创业能力,把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安排2周,60学时,计2学分。《军事理论》20学时,第一学期开课,计1学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30学时,第15学期开课,每学期6学时,并纳入班级教学的全过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计2学分。《形势与政策》16学时,第14学期开课,每学期4学时,计1学分。《毕业教育》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周,计1学分。《公益劳作》一年级班级安排一周进行(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错开开设时间),计1学分。《社会实践》安排在第14学期寒假、暑假进行,计4学分,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实践总结。《行为规范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艺术教育》安排在第15学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拓展训练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包括早操、阳光体育、运动竞赛等)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3职业技术课
f为掌握和获得主要岗位(群)职业能力而设置的必修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使其达到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重点强化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课程设置应当考虑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参照,以“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为课程排序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