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自1998年以来,高考语文第五大题题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出题有很大的试验性,从高考出卷情况以及
各地的备考训练情况来看,“应用文的语段修改”、“句式变换”、“句子的仿写”包括补写、续写、“特定情境下的用语得体”等题型备受重视,其中尤以“句子的仿写”为训练热门,1994年、1998年、1999年高考语文卷内都出过这类题型,但是如果研究一下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大方向,研究一下高考试卷以及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的命题思路是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就没有理由不重视“材料概括”这种题型。同句子的仿写相比,材料概括题把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语言表述结合起来考查,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更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因此它也更具有方向性,所以1999年全国高考曾出现过这类题,2000年春季高考也出现了这种题型。
从1999年高考得分统计情况来看,材料概括题试卷第26题得分情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对这种题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重视不够,以至学生在应试时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导致失分。其实只要经过分析,针对这种题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的。
一般情况下,解答材料概括题,可分三步走:审题;分析概括材料;正确组织表述文字。审题不仅要审题干,而且要审材料。审清题干要求,针对要求答题。同时材料概括题的材料与现代文阅读中的材料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要注意辨析材料性质和类型,以便于选择具体的解题方法。表述时要注意语言流畅,符合字数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点探讨一下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单句的主干提取法此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甚至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复杂的单句的材料。大家看下面这个例子。例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8字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这是1999年山东潍坊市高考模拟卷当中的一道试题。此则材料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主干是:主语我,谓语怀疑或“持”,宾语观点或“怀疑态度”。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