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看看美国大学怎样对教师分类评价
科学网上有较多关于高校教师职称、科研与教学关系、科研评价、教学评价等等问题的讨论,也有海外的教授们介绍美国、欧洲和澳洲的情况。我感到需要有一个较详细的例证让读者直接看到在美国的大学体制下对教师的评价细则。当然,如果举哈佛或者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为例可能与中国高校没有多少可比性。本文以一所在美国排名于第三方阵的公立大学为例,其水准与我国一些不错的大学是大约可以比较的。我曾为该校微生物系评审晋升教授的书面材料,系主任邀请时把该系的评价条例作为附件供外审专家参考。在向网友介绍之前,先征得了该系主任的同意,并承诺不透露任何该所大学和受评人员的信息。他了解了我的意图又把条例的最新版本发给我。这里,先介绍该系旧版的评价条例,因为我觉得这份条例对分类评价有更清楚的体现。美国大学对教授的聘任是“个性化”的,每个人在教学指导、研究、服务三方面约定的工作量是不同的而且适时调整的。譬如,某年某教授的工作量是教学15指导12研究68服务5,之后逐年调整,几年后成为教学44指导11研究40服务5。当然也有只教学没有科研任务的,或者只搞科研没有教学任务的人员。那么,怎么评价呢?该系把某方面工作量为125的列为A档,2660的列为B档,60以上的列为C档,然后对各档作不同要求。旧版条例对此说明如下:例如,主要职责为教学的人员在研究和学术上的投入可少于主要职责为科研的人员。在表2中,科研比重占10的人员若能聘用学生、博士后或技术员参与科学研究(A档)就可认为达到优秀,否则也就是超出基本要求而已。该档对一个60以上工作量是科研的教研人员来说是不够的。该类人员需要满足C档条款。显然,只要求完成较低档任务(如A档)的教研人员却达到了高档次(如B或C档)的水准将会被认可。特定成就的分档可与系主任事先协议决定。系主任也可能考虑在某一领域的特别贡献,尤其是其贡献对本系的战略规划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该条例对不同职称级别的要求区分如下:
f业绩要求随职称的提升而增加(见表1)。助理教授应显示出在其主要岗位取得优秀业绩的能力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和晋升副教授。副教授申评教授也应在其主要岗位取得优秀业绩。他们还应在其主要岗位展现出能够获得国内认可的潜力。教授需在系内起领头作用,在主要岗位上取得优秀业绩才视为超过要求。
表1不同职称的业绩要求。该表意在为“符合要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