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一)第一章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哲学的起源、对象、特点和功能一哲学的起源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其形成的标志是人们理性理解和说明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思想的产生,形成的根本条件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证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活动,一方面把人和自然界区别开来,造成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人和人区别开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以生产资料占有为基础的社会交往关系。二哲学的对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三哲学的特点和功能特点:第一,哲学具有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第二,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第三,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功能:第一,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f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不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某种精神实体,认为这种精神实体先于物质世界,先于人而独立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三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哲学的党性是指:任何一种哲学不属于唯物主义,就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是不存在的。在哲学及其发展的历,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