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受教育部委托,遴选和界定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个研究历时三年多时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涉及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共5所高校的96名研究人员。现将研究团队的部分成果整理成相关文章,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国际研究经验的总结梳理、国内现实需求的实证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启示、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实等方面展开,与广大读者一起交流和探讨。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虽然“核心素养”的提法相对较新但其蕴含的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及学者们都曾围绕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问题,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讨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崭新的更富挑战性的国际格局,各国教育改革都无法规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由表层的生产力水平竞争转换
f为深层的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主题,很多国家甚至把培养21世纪核心素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依靠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并且在学生品格与能力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此,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我们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的这项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21世纪我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特点,我们在研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科学性。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