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和心律失常。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3类,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包括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一般持续3~5d,主要以病毒侵袭、复制对心肌造成损害为主;亚急性期以免疫反应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少数患者进入慢性期,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及突发加重的炎症活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普通急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数表现为活动后轻微的胸闷心悸不适,重者也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因此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与普通病毒性心肌炎比较并没有特征性差别,其更多的是一项临床诊断。一般认为,当急性心肌炎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需要应用E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时,可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症早期病死率虽高,但一旦度过急性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一项长达11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生存率显著高于普通急性心肌炎(分别为93%和45%),长期生存率与普通人群几乎没有差异。另外,本病冬春季发病较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时间疲劳可能易发。因此,一旦怀疑或拟诊本病,需高度重视,尽早识别,快速反应,多学科合作,全力救治,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由于暴发性心肌炎随机研究资料极少,目前尚无规范的救治方案,鉴于其病死率极高和危害严重,迫切需要系统分析现有文献及结合系统的诊治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推荐意见,以提高我国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水平。由于临床上暴发性心肌炎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他原因所致的暴发性心肌炎治疗又与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相近,故本共识聚焦于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一、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学
暴发性心肌炎的基础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与急性、非暴发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