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观: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研究人;重视人的潜能、创造性、好奇心与健康人格,强调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不足在于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2)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不断改变。考察人性必须从个体生命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3、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4、高等教育的概念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1)高等教育的概念P38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高等教育基本特征P41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二高等教育的地位1、高等教育的价值(1)高等教育本体价值即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2)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a社会化
f(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b社会选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促进人才的社会流动。3其他价值观a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职责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普通教育。b知识本位价值观: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c社会本位价值观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2、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人才库思想库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受社会发展制约(生产力、科技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为社会发展服务(促生产力、科技,为社会制度、文化服务)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高教引导与促进人成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环境)第三章高教目的1、教育方针是国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任务目的,实现目的的基本途径。2、我国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德智体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