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得到高分。因此在答人文地理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解题方法和策略:1.对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提炼:一般而言,高考题中所给的任何一个文字都是有用的,切不可轻易放过,对于总量较多的文字,也应认真阅读,找出这段信息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其中哪些信息是解题必不可少的,甚至于本身就是试题答案的。例1:2004年上海地理卷的第53小题(题略)。该题要求考生: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实际答题时,不少考生就把课本中鲁尔区针对衰落所采取的几个措施原封不动地“背”上去,认为这样回答才万无一失。实际上这些考生在答题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材料及本题要求与课本有所不同,没有根据材料来答题,甚至根本就没有运用到题中的材料,使题目的材料成了摆设,这种死记硬背课本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命题者所希望看到的,因此这种答法虽和课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但得分肯定不会理想。解题时,只要我们能认真阅读题中所给的材料,不难从所给材料的倒数第二段中找出“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这一标准答案。用命题者所给的材料,回答命题者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切中要害。因此我们一定要能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材料,并对其归纳、总结,找出我们想要的东西。2.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或隐含信息:虽然题中的每个字都有其作用,但我们可从中找出对我们解题帮助最大的关键字,或者隐藏在题中的解题必须信息,这才是我们正确解题的关键。如:例2:(2004年上海地理卷)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本题考查了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但题中的“必然”就是要求考生找出城市化过程
6
f中“一定”会出现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也就是题中的关键字。在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些有相当的迷惑性,如绿化面积不断减少、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常常是伴随着城市过程而出现的,不少粗心的考生会从这两者中选择,而忽视了“必然”这两个字,实际上我们不难理解,上述这两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其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结果,从而出现了城市化的一些负作用,然而这些现象并不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发达国家,由于城市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就不会产生这些现象,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些现象也会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