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漏在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需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4。r
r
除了这些规范中所体现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与平等以外,美国高校还赋予了学生对导师进行监督的权利,这更加使得美国高校师生关系中的平等原则落到了实处。比如,在美国大学里,学生在学期末都会给授课老师无记名打分,由学生填写和收集老师和课程的优缺点,教师在打分时必须回避,统计结果直接由学生代表交给教务处。此外,因为美国高等教育是以适应学生需要为本来构建大学教学和管理体系的。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主要采取选修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选修课程,而且可以挑选教师、挑选专业甚至学校。如果哪个老师授课或者师德不能让学生满意,口碑无存的话,在新的学期就很难吸引同学选课,学生人数不够就不能开课,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收入。因此,老师不但要努力修业,成为学术上的权威,同时在日常授课时做到“为人师表”,得到学生认可和尊重。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r
r
4美国高校师德规范重视实践效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r
r
美国崇尚实用主义。美国人深信:特定的品质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所以在师德规范方面主要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可操作性强。美国的高校教师的师德规范条目不多,表述上多采用限制性语言(不准、不得之类),比如,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一名教师对待职业应该做到:在申请教育职位时不能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不能制造与能力和资格相关的虚假材料;不能误传个人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条件;不能协助任何在人格、教育或其他相关品质方面不合格的人成为专业教育人员;不能接受任何可能削弱或影响职业决议或行动的赠物、礼物或恩惠。可见美国高校对教师要求定调不高,但是师德规范的规定却很明确、很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直接影响与限定教师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和教学行为5。r
r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r
r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少数高校教师还存在着一些师德问题。这些问题虽非主流,但其危害性极大腐蚀着高校教师的群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