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汉语中介语与二语习得
作者:张晓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期
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在中介语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习得心理和习得过程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文章从中介语的定义、汉语中介语的研究等方面做出述评,并通过研究分析汉语中介语研究与汉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中介语;汉语中介语;偏误分析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的心理认知过程,中介语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中介语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与学习者的目的语存在差异,中介语是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地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且产生在学习者内部。一个二语习得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都是先从母语出发,然后经过中介语,最后到达目地语的。
一、中介语
(一)中介语的定义
中介语假说是由Seli
ker于1972年的文章I
terla
guage中提出,Seli
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音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完全基于本族语又不完全基于目的语。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独立语法体系,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场所的语言系统中。”
(二)中介语的发展背景
自Seli
ker于1972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以来,语言的迁移现象就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始涉及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而在此基础上,Seli
ker提出中介语的习得其实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是从母语到目地语变化的连续整体。随着中介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研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目的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向目标接近的过程”,也就是说承认了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和母语时在自身内部会产生一个语言系统,其会根据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和速度进行变化,不断的向目的语靠近。
Corder(1973)根据中介语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点,认为学习者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到最后接近掌握这门语言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前系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者才刚刚开始接触到目的语,对目的语的认识还很模糊,还没有掌握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学习者在这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阶段用目的语常常会出现错误,而且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也意识不到。(2)系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者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