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化并非遏制腐败的灵丹妙药。不可否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确有不少糟粕是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但也蕴涵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廉政传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廉”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礼、义、廉、耻被看成是“国之四维”。早在几千年前,《周礼》就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欧阳修提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强调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诸如此类的廉政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俯拾皆是。同时,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两袖清风、廉洁奉公、清贫自爱的清官,他们中有的为人们所熟悉,如包拯、海瑞等;也有的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于史有载,事迹感人至深。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廉政思想、廉政传统宝库。尤其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廉洁从政、反对腐败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比如,党成立后不久就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等,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廉洁自律、防止腐败。今天,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将其作为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丰富养分。坚持文化创新,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廉政文化,只有始终坚持文化创新,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宽,应找准创新的着力点:一是注重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创新的理念才能有创新的实践。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一些新的理念来指导实践。比如,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的文化,它属于文化的范畴,同时又与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息息相关。这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没有这方面的理念创新,仅仅从文化的角度抓廉政文化建设,是难以取得实效的。二是注重突出特色。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常说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从全国层面说,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是中国的而不是照搬西方的。具体到区域层面,我们也可以认为:越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就越有吸引力。因此,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