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级师范学堂任教。一方面培养青年,一方面又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第三部分: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时代的前列,写下了许多战斗檄文,猛烈抨击旧思想、旧文化和旧道德,并同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先后到厦门、广州,一边从事教学、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他在广东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在事实面前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第四部分:在上海()。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向敌人冲锋陷阵,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北展厅二楼为第五部分:民族魂。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人们喻之为“民族魂”。人们纪念他,学习他。建国后,北京、上海、广州和绍兴等地相继建立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鲁迅全集》多次再版。鲁迅着作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等50余种文字,远播世界各国。北二楼建筑环境明朗,建筑空间宽敞,再现鲁迅先生民族魂的伟大气概,给参观者无限的振奋和沉思。
支持资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说明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
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雕塑概述)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雕塑造型具体说明,注意说明顺序)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意义概述)
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雕塑概述)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意义概述)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雕塑造型具体说明,注意说明顺序)
作业完成的方式:1.小组合作,组长分配好组员的任务。2.利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