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主讲:杨成鑫2013年4月25日自然灾害防范一、地震灾害防范(一)成因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累计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活动(如矿山爆破、底下核爆炸等)也会诱发地震,每年约有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7级以上的地震则会造成巨大损失。(二)危害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露、水源污染、人员伤亡。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三)预防1及时清除屋内如床下、桌下等及楼到内的杂务,保持逃生通道的通畅。2将易燃、易爆、易碎和有毒物品放到安全的地方。3将放在高处大而重的物品拿下,定期进行防震演习,熟悉躲避地点和逃生路线。4应该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包内应有手电、食品、矿泉水、应急药品、简单工具等。5如已收到权威部门发出的地震警告应立即关掉液化气和电源总阀。(四)征兆
f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地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底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就越大。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地光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有的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6水位异常:震前,底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五)自护1室内:应躲在室内结构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床下、桌子下、墙角、厕所、储藏室等。用手护住头,并远离窗户,避免玻璃被震碎划伤人。2室外应选择开阔的安全地带蹲下或趴下;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地带;注意不要在立交桥、过街桥上停留。3山区: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f(六)逃生1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