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分院:班级:班主任:心理委员:
学年第学期
f班级心理委员
一、班级设立心里委员的意义: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开展同伴互助式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其次,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第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中小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二、班级心理委员的配备与选拔标准1、配备名额:建议每班配备心理委员各一名。2、选拔标准:
1、品学兼优,学习成绩良好。2、遵守记律,团结同学;3、本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4、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5、在学校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威信;6、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7、能够切实协助学校、班主任做好心理委员的工作,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三、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心理委员应是班委会的正式成员之一。他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参谋员”、班级心理健康的“指导员”。四、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1、首先学会爱自己,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特殊情况除外)。3、心理委员作为班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直接管理对班主任负责,完成班主任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
2
f4、心理委员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员”、“小参谋”、“指导员”,发现同学出现不良情绪应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并协助老师侧面做好工作。
5、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积极主动帮助。
6、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