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绝密★启用前
湘赣皖湖南长郡中学等十五校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020年4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说过,最一般的抽象总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的、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种
东西为许多东西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列宁也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
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语文广大无边、丰富无比、庞杂无比它能不能经过“科学抽象”有一个“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语文全部的“具体的东西”成为语文的“一切所共有”的“真理”?
语文一切所共有的真理其实就是哲学的原理。王国维说:“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称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形而上学称为“科学的女王”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形而上学称为“科学皇后”。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是超越经验之上的追问属于本体论。本体论作为世界终极存在的追问不属于经验世界而属于超验世界。《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那么语文形而上的本体之道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言意关系。它就是对各种语文现象(言语及文本)进行科学抽象后而为语文的“一切所共有”的“真理”。
语文之道作为“道一”生出“言-意”--“言-象-意”--各种言语作品其中文学就是通过“言”塑造“象”来表“意”的。所以言意关系就是语文之母、之本各种言语作品是语文之子、之末。
不要认为形而上学、本体、道是孤立、静止、陈旧的教条。对于一种知识而言如果缺乏形而上学思维缺乏本体论建构就无法超越经验事实和实践理性就没有一个统摄整个知识体系的东西因而就难以做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论述问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易或问》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宋代思想家朱熹《四书集注》说:“器
1
f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认为哲学语句愈升向共相就愈接近真理。康德说形而上学便是知性世界的知识形式。“言意关系”语文之道就是语文的最高知识形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道很可能是那种使所有那些我们由此才能思考的东西活跃起来的途径。……在“途径”亦即道的这个词中也许隐着思想进行着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