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地名由来
渝中半岛地名由来:
【七星岗】早年此地曾修石缸七口,仿北斗星座布设,故名七星缸。后演变成今名。【较场口】明清时期为“武举”考场及阅兵操练处,又是通往南纪门、储奇门等地的要道口,故名。【两路口】旧时此地为出重庆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观音岩】此处地处山腰,原有一观音庙建于岩上,故名。【上清寺】明嘉靖年间此地曾修建“三清庙”,后改名“上清寺”,因寺得名。【牛角沱】此地有一石坡形如牛角斜插入嘉陵江,江流于此形成回水沱,故名。【李子坝】此处地处半坡,旧时有一片茂密李子林,故名。【菜园坝】此地早年系农田沙坝,住户多种菜为生,故名。【石板坡】因旧时常有人在此处山坡开采石板,故名。【大溪沟】旧时有一较大溪流汇集四周流水注入嘉陵江,故名。【枣子岚垭】因地处岚垭,早年有多株大枣树得名。【道门口】清康熙初年在此建川东道署,道署门外的街市因此得名。【莲花池】明崇祯时礼部尚书王应熊居此,称“涵园”,园内有二池种莲花,故名。【天官府】因明朝太师、吏部尚书(习称天官)蹇义府第建此得名。【石灰市】因昔为石灰集散市场,故名。【二府衙】昔年为重庆府同知署所在,同知系知府佐贰,习称二府,故名。【十八梯】此地北段有石梯200多级,共十八层台阶,故名。【黄花园】昔年有农民在此种黄花,故名。【曾家岩】清代中叶,有曾姓者在此建房定居,故名。【大田湾】此地地处山腰,1937年前为农村,拐弯处有一片大田,故名。【小什字】此处有街道相交成十字,并与附近大十字相对,故名。
f【望龙门】因此处可望见长江南岸巨石上宋绍兴时所刻“龙门”二字,故名。【嘉陵新村】以1939年抗战时期嘉陵宾馆建此得名。【和平路】原为培德堂街、五福街、金鱼堂街、走马街,1945年改建成公路,取人民向往和平之意合并命今名。【民族路】原分段命名为龙王庙、靴子街、木牌坊、小梁子、会仙桥、都邮街,抗战初期拓宽改造,1939年合并称今名。【民权路】原分段命名为都邮街、关庙街、鱼市街,1939年拓宽改造后命今名。【民生路】原分段命名为劝工局街、武库街、杂粮市,1936年修建公路,1939年合并命今名。【邹容路】是为了纪念清末民初著名的启蒙人士邹容而起的路名。【新华路】原分为过街楼、三层土地、顶子街、字水街、打铁街、半边街、大梁子,1932年修建公路,1939年命名中正路,1950年改名新华路。【陕西路】原分段名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