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载,公元前720年,周桓正与郑交恶,双方在缥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恒王肩膀。公元前712年,鲁柜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自立为君,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这表明A周朝分封制度已经被废除B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C周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D政治改革在各诸候国展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这一信息可知,当时并没有废除分封制,故可排除A;材料中讲到的“周桓王与郑交恶”、“鲁桓公谋杀其兄鲁隐公”,这两件事都不是诸侯国之间战争,故可排除B;“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和“鲁桓公不向周桓王请求册封”都说明了周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故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各诸侯国展开政治改革,D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可排除。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而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元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古代科技没有走向落后,故可排除A;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衰微,体现出统治政策影响了文化走向,故选B;在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发展应推
1
f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导致其衰落,故可排除C;D项说法不准确,儒家思想在汉初没有占统治地位,故可排除。3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B【解析】材料中所讲到的“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说明了当时的评价者着重评价了这些重大工程的消极影响,没有全面的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因此,依据材料就无法得出“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个结论,故可排除A;对于同一历史事实,由于评价者所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运用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