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辅导、市场开发、人才推荐、项目论证等服务。支持专业镇、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提升入孵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空间等创新主体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科研众包等“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培育建设一批符合企业创
8
f新需求的科研众包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
(三)建设实验室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7.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实验室。以服务中山重大
产业发展为目标,依托我市特色和优势创新单元,整合各方优势科技资源,在光电、先进高端材料、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引导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国家实验室和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力争在具有我市特色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抢占科技制高点。
8.力争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和引导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对接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及民生热点,重点在智能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增材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建设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对国家焙烤食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植物病毒重点实验室启动提质培优。
9.努力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调动和发挥依托单
9
f位对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市政府、依托单位联合共建。积极争取与省联合试点建设一批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通过食品、药品、化妆品检测能力建设,力争把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成省重点实验室。
(四)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0.实施更有竞争力的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创新创业
团队,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的资助标准,从最高10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0万元,对入选“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的资助配套比例提高到11。大力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的领军人才,在中央或省财政资助基础上给予11比例的配套资助。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持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就地吸引使用人才智力资源。加强与美国中山创新中心合作,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推动中山与硅谷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中山直通海外的人才“储备库”或“中转站”。充分发挥翠亨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台人才合作交流,建立两岸四地人才合作联盟。突出企业引才主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