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中石膏掺量的确定
(讲稿)
所谓石膏适宜掺量,是指能使水泥凝结正常、强度高、安定性良好、比较经济的掺量。
水泥中的石膏组分,不仅是起缓凝作用,加入适量时,还起提高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
的作用;但加入过多,则会引起安定性不良,造成水泥石体积膨胀、降低强度。
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硬化和水化性能:
水泥的水化过程很复杂,可用下图简单表示:
C3S
βC2S
C3A
石膏
次快
慢
极快
快溶
C4AF
略慢
C3SHX
(水化C3S)
C2SHY
(水化C2S)
CSH凝胶CaOH2饱和溶液
(CS≈15)
C4AH13
水化C3A,六方片状晶体介稳态,无石膏时导致瞬凝
CSH凝胶
(CS1518)
C3A3CsH32
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
C3AF3CsH32
铝、铁钙矾石AFt
Aft,针状,称钙矾石;放热)
C4AFH13
(水化铝、铁酸钙固溶体)介稳态
慢
当
SO
24
耗尽后
当
2SO4
耗
尽后
还剩C3A时
C3ACsH12
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六方片状
C3AFCsH32
铁置换AFm固溶体
还剩C4AF时
水化硅酸钙
C3AH6
C3A(CsCH)H12
sC3AF(CCH)H12
C3AFH4
(微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水化固溶体)
(水化固溶体)
(水化铝、铁酸钙固溶体)
图中缩写注:CmSH
-水化硅酸钙,m、
为克分子数;Cs-水化硫酸钙;
Hw——结合水,w为水克分子数;
CH-氢氧化钙;
AF-铁与铝间比例不定的固溶成分;粗体-主要水化产物。
图1水泥的水化过程示意图
水泥加水后,C3A立即发生反应,C3S和C4AF也很快水化,而C2S则水化较慢。电镜观察,可见几分钟后在水泥颗粒表面生成钙矾石AFt针状晶体、无定形的水化硅酸钙(CSH)以及CaOH2或水化铝酸钙等六方板状晶体。由于钙矾石不断生长,使液相中SO24-离子逐渐减少并在耗尽后,就会有单硫型水化硫铝(铁)酸钙出现AFm。如石膏不足,
还有C3A和C4AF剩余,则会生成单硫型水化物、C4AFH13固溶体、甚至单独的C4AH13,而后两者处于介稳状态,有逐渐转变成等轴晶体C3AFH6、C3AH6的趋势。
水泥水化、硬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钙矾石形成期:C3A率先水化,在石膏存在的条件下,迅速形成钙矾石晶体;C3S迅速水化析出CaOH2晶体。第一次放热。晶体开始相互连接、交织形成桥架,开始初凝。
1
f2.水化加速期:水泥加速水化,生成大量CSH凝胶体和、CaOH2晶体,覆盖了水泥颗粒;钙矾石晶体长大并初步连接成庞大的空间网架,凝胶体填入网架中孔隙,使水泥浆
凝结,强度增加,达到终凝;大量放热(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