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俗人的世俗文艺观
浅谈阿伯拉尔的世俗文艺观文学院083胡建南学号14


“就12世纪的新时代范围来说,他(阿伯拉尔)是第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第一个教授。”1我
在这里沿用勒戈夫的称呼,称阿伯拉尔为知识分子。阿伯拉尔是中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中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的主将,经院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世纪哲学家中最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且是巴黎大学的创始人。他的墓志铭上这样写着“高卢的苏格拉底”,“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精细的、敏锐的天才”。关键词阿伯拉尔生平世俗文艺观
彼得阿伯拉尔(PetursAbalard10791142)生于法国南特巴莱德一个骑士家庭。据他的自传《我的苦难史》中说,他放弃了骑士称号的继承权,为的是参加“辩证法的比武大赛”。他四处寻访名师,但每次都以对老师的激烈批评而结束。他于1094年向当时名震遐迩的逻辑学家罗色林学习,因不满意后者的极端唯名论立场而于1100年到巴黎向著名的实在论者香浦的威廉学习,但实在论同样不能使他满意。他在拜师于威廉期间,与威廉辩论哲学,使威廉难堪,终被威廉逐出校门。1113年他转向当时享有盛誉的神学家拉昂的安瑟伦学习神学。但他发现他的老师名不副实,便批评安瑟伦像一棵光长叶不结果的树,像光冒烟不发火的炉子。他于1115年在巴黎圣母院的注脚学校任神学教师,受到学生热烈拥戴。后因与海洛伊斯的爱情而惨遭阉割的私刑。从此,这对相爱的恋人双双遁入修道院。阿伯拉尔提倡自由研究、独立思考,因其学说与教义相反,遂招致教会的迫害,特别是在教皇格列高里七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教会的控制以后,宗法大会宣布阿伯拉尔的学说为“异端”,焚其书,并以教皇令旨,禁止他著书立说,禁止他办学校。对于阿伯拉尔,他毕生以孤独和寂寞把自己献给了真理;他是一个斗士,渴望荣誉和权力。尽管和海洛伊斯的爱情受挫,并惨遭厄运,但他的斗志并没熄灭,他把他们的苦难当成主的特意安排。1120年,他在香蒲又开了一所学校,恢复了以往的名誉。著有《神学引论》《辩证法》《哲学对话、、集》《是与非》等。19世纪初,拉姆萨特在《作为一个人、一个哲学家和神学家的阿伯拉、尔》一书中记述了他的不幸遭遇以及与海洛伊斯的坚贞爱情。阿伯拉尔与海洛伊斯通信集的出版引起强烈反响。爱,并未随着阿伯拉尔的苦难而终结,而是持续到两个生命的终结。这对尘世间的至爱在身后永远结合在一起,1877年,他俩的遗骸被移至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