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讲座、交流、讨论则要有中心发言人,研究课、观摩课、实践课则要好好确定执教教师等。4、准备并审查相关材料,提高材料质量。如审阅、指导、修改观摩说课材料、讲座发言材料。研究、指导执教教师撰写并审查、修改教学方案,审查观摩课、研究课,安排和指导试讲等。这些工作,组织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去落到实处。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才能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教师们应该享有主题的知情权。参加教研活动的所有人员,应提前了解教研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作好发言准备。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
1
f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三)、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保障。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精心设计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如观摩课,就要考虑:在听课后,①是否安排执教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