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无为实验小学邓立生
一、教材背景【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二、设计思路
f《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浮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通过乒乓球的浮起活动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浮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f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浮力难点:“托举”的物体质量与水位关系
五、教学准备:大小烧杯各一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